美媒:美國老化電網已無法負荷AI計算中國特高壓輸電技術成AI產業新機遇
美媒:美國老化電網已無法負荷AI計算中國特高壓輸電技術成AI產業新機遇
9月24日,《華盛頓郵報》刊發的一篇文章中,麻省理工學院學者丹妮拉·魯斯與前美國能源部分析學者尼科·恩里克斯聯合呼吁,美國應加快電網現代化進程,特別是借鑒中國的經驗,建立全國性的高壓輸電走廊,以應對AI計算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這一觀點不僅揭示了美國電網面臨的嚴峻挑戰,也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文章指出,隨著AI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以ChatGPT為代表的超大規模AI模型對電力的需求激增,美國現有的電網系統已難以承載。以ChatGPT-4為例,其簡單查詢的耗電量遠超谷歌搜索,反映了AI技術在電力消耗上的巨大差異。美國新建的大型數據中心,如亞馬遜在匹茲堡郊外的項目和微軟與OpenAI規劃的“星際之門”園區,其電力需求分別超過75萬和300萬戶家庭用電量,進一步凸顯了美國電網的極限挑戰。
相比之下,中國電網的整合與快速建設能力令人矚目。自2014年至2021年,中國建設的跨區域電網容量是美國的80倍,展現出強大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同時,中國在特高壓輸電技術上的突破,為實現清潔能源的大規模、大范圍配置提供了可能。截至2023年底,中國已建成多條特高壓交流線路和直流線路,總輸電長度超過4萬公里,總輸送電量超過3萬億千瓦時。
美國學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建議包括開發更高效的人工智能軟件和計算機芯片、加速電網技術升級,并特別指出應向中國學習,建立全國性的高壓輸電走廊。他們認為,只有通過這些措施,美國才能確保電力供應能夠支撐AI的集中計算需求,從而在全球科技競賽中保持競爭力。
對于我國而言,美國電網的困境無疑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首先,我國在特高壓輸電技術上的領先地位,為AI數據中心提供了穩定可靠的電力保障,降低了AI運行的成本和風險。其次,隨著AI技術的廣泛應用和電力需求的持續增長,我國電網與AI產業的深度融合將推動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
此外,我國數據中心企業已經開始自建變電站,并與電力公司緊密合作,探索虛擬電廠、需求側響應等新型合作模式,以確保電力供應的穩定。這些舉措不僅提高了我國AI產業的自主性和可控性,也為全球AI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和借鑒。
綜上所述,美國電網承壓的現狀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我國應繼續發揮在特高壓輸電技術上的優勢,加強與AI產業的融合創新,推動電力供應與AI技術的協同發展,為全球AI產業的繁榮進步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圖片來源網絡)